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中阿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发表时间:2019-07-05 14:14:17

教育部中阿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依托宁夏(中阿)旱区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筹建于20171月,201778日,通过专家论证,同意批准建设。实验室主任为孙兆军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地理与环境研究所陆大道院士,学术委员会由17名专家组成。

实验室基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未来深化中阿科技合作的实际需求,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核心,针对中阿旱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的现实问题,开展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评估旱区水土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旱区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为旱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重点建设旱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调控与高效利用、荒漠化防治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优化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全面提升学科学术水平,在学科前沿方向上争取国内、国际学术制高点,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合作研发平台,推进中阿技术转移与合作交流。

实验室具有扎实的合作基础与积累。截至目前,联合阿联酋迪拜园林局、阿曼苏丹卡布斯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联合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16项。同时实验室承担的代表性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林业行业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其他项目10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期刊收录论文40余篇,发表专著10余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专利40余项。其中在旱区节水装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发出了4个系列共计15个多功能、全塑化和风光互补节水补灌专利产品,形成了旱作区多功能新能源节水装备体系,并实现了产业化,产品推广到了宁夏、甘肃、内蒙等10多个省区,新增产值2.6亿元。在我国宁夏、阿曼和阿联酋等建立了3个特色资源开发及环境治理试验基地,在5种特色经济物种上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进行了中阿极端干旱条件下椰枣、柠檬树等特色资源开发利用、水土环境治理以及新型装备研发应用,并通过联合开发,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的蔬菜、瓜果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椰枣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和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与阿联酋迪拜、科威特等国签订了约1.6亿元的技术转移合同,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形成了适合中阿旱区特色资源开发及环境治理技术示范样板。培训了阿拉伯国家4216人次技术骨干,互派科研人员40多人次。

实验室科研队伍由56人组成。中方研究人员41人,阿方研究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1人,博士学位共43人。14人具有一年以上的留学和国外合作研究经历。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工作气氛,已吸引20多名高层次人才加入。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美国土壤科学学会和农学学会两会会士1名、美国科学学会会士和农学会会士1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人员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2名,塞上英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二级教授2名,宁夏自治区新世纪312人才3名,宁夏自治区新世纪313人才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名,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名,1个自治区创新团队和2个院士工作站。

实验室面积5500余平方米,已拥有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系统总计价值2800余万元。

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实行联合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坚持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大力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鼓励公平竞争,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产生高水平创新实验成果的人文环境。在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阿曼苏丹卡布斯大学两所大学联合的基础上,设立国际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来协助实验室主任开展工作,并形成以旱区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修复及设备开发大气污染防治与修复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为核心四个研究室,同时配套技术保障室和行政办公室来服务上述四个核心研究室工作的开展。

实验室目标是力争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国际性的具有旱区特色的农业领域原始创新基地,形成在中阿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研究领域优势特色明显、学科布局合理、科技研发能力较强的国际合作平台。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学科融合、渗透和交叉,汇聚人才,并着力于体制创新,引进、培养国际高端创新型科技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国际化竞争能力,发挥国际科技合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助力中阿沿线国家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同时为中阿双方的合作提供技术研发平台,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标准提供参考。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

邮编:750021  

依托单位: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

电话:0951--2062036  

实验室主任:孙兆军

Baidu
sogou